- 武永刚;张海龙;郝亚飞;姜春岩;
目的:通过比较肩盂骨缺损面积百分比和缺损宽度百分比之间的差别以及观察者之间测量一致性的对比,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缺损评估参考。方法:2016年3月到2017年1月,将我院运动损伤科手术治疗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6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三位主治医师分别测量其肩盂缺损宽度百分比和缺损面积百分比,间隔3月后再次测量,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测量的一致性。根据第一次测量的平均缺损宽度百分比将患者分为四组,分别是5%~10%、10%~15%、15%~20%、20%~25%,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缺损面积百分比和缺损宽度百分比的平均差值。结果:观察者之间(inter-observer)缺损面积百分比测量ICC是(0.557,0.513),缺损宽度百分比测量ICC是(0.446,0.374)。同一观察者两次(intra-observer)缺损面积百分比测量ICC在0.585~0.713之间,同一观察者两次缺损宽度百分比测量ICC在0.523~0.666之间。取第一次测量三位观察者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平均缺损宽度百分比从6.5%到21.4%,四组缺损宽度百分比和缺损面积百分比差值的平均值不全相等(P=0.003)。缺损宽度百分比平均比缺损面积百分比大4.67%,其中第一组平均大3.54%,第二组和第三组平均大5.02%和4.64%,第四组平均大4.66%。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和第三组有显著性差别,而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对于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患者的肩盂缺损评估,缺损面积百分比测量的一致性好于按缺损宽度百分比的测量,同一观察者两次测量的一致性好于不同观察者测量之间的一致性。缺损宽度百分比的评估平均比按缺损面积百分比的评估高4.67%。缺损宽度百分比在10%以上时,这种差别更显著。
2019年10期 v.38 834-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凡有非;夏胜;尤琳;陈先帅;李久源;刘舰;
目的:比较改良经胫骨隧道(TT)入路和前内侧(AM)入路两种方法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隧道的定位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改良TT入路技术重建ACL,18例采用AM入路技术重建ACL。术后1周内行膝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评估股骨骨道位置,术后3个月时扫描MRI并测量JGS、JGC角;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方松弛度及轴移试验结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方松弛度、轴移试验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前方松弛度,轴移试验阴性率相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建分析显示,两组股骨骨道内口位置无明显差异(P>0.05),MRI测量JGS、JGC角,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经胫骨隧道入路和前内侧入路重建ACL,均可获得良好的股骨解剖中心隧道定位,骨道位置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2019年10期 v.38 839-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李莉;王梓;尹梦虹;王一腾;李庆;齐志明;
目的:探讨主动杠杆试验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精准康复时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实验组按照患者完成主动杠杆试验的情况决定术后康复时机并指导康复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w、2w、4 w、12 w及24 w对两组患者进行膝关节胫骨前移度(KT-2000)、主动关节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脱拐时间。结果:术后6周内,实验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ROM高于对照组(P<0.05),到12周两组基本一致。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膝关节胫骨前移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脱拐时间平均为28.0天,对照组平均为44.6天,实验组脱拐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进行以脱拐时间为终点事件的生存分析,结果同样是实验组脱拐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杠杆试验结果可作为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时机的可靠指标,为建立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10期 v.38 845-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邢聪;陈建强;项贤林;王震;花妙林;孔繁辉;吴瑛;
目的:探究腰伸肌群疲劳状态下,上肢鞭打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及分析手段,对16名羽毛球运动员进行腰伸肌群疲劳前、后,原地杀球动作的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并比较疲劳前、后受试者完成原地杀球动作时,运动学指标及肌电指标的变化。结果:挥拍击球阶段腰伸肌群疲劳后,鞭打侧手部峰值线速度(P<0.05)及髋、肩、肘三关节峰值角速度(P<0.05)下降;肩、髋相对角度差减小(P<0.05);左、右腹直肌(P<0.05),左、右腹内斜肌(P<0.01),左侧腹外斜肌(P<0.05),左侧背阔肌(P<0.05)的肌电RMS均值较疲劳前减小;左侧腹直肌(P<0.01)、左侧腹内斜肌(P<0.01)、左侧腹外斜肌(P<0.05)、左侧背阔肌(P<0.01)的RMS峰值下降;左、右竖脊肌的RMS均值增加(P<0.05),且右侧竖脊肌RMS峰值也增加(P<0.05)。结论:在上肢鞭打运动中,腰伸肌群疲劳会降低人体各环节在挥拍击球时产生动量矩的效率,从而对鞭打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局部肌肉疲劳引起人体躯干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改变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提高人体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方法是未来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2019年10期 v.38 851-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张海燕;吴方超;李建华;廖志平;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肌肉激活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磨砂板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Fourier M2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天1次,每周6天,共持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4周治疗前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的患侧肱二头肌(BB)和肱三头肌(TB)的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MBI、患侧BB和TB的RMS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对比发现,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ourier M2上肢康复机器人可有效地提高患侧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运动单位的激活和募集能力,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19年10期 v.38 859-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张韧仁;潘腾远;杨立;刘萍;
目的:探究不同锻炼动机水平对身体锻炼短期情绪效益的影响。方法:采集62名被试的锻炼动机数据,并界定为高、低两个水平;安排62名被试在跑台上完成1次30 min变化负荷的跑或走,并于锻炼前后、期间[全程45 min(5 min/30 min/10 min)]进行情绪状态自行测评;统计9个时段(t_0、t_1、t_2、t_3、t_4、t_5、t_6、t_7、t_8,每个时段由5 min构成)的情绪状态组均频次进行卡方检验,并兼顾实验末访谈核实。结果:健康动机水平高,锻炼之前活力体验以及之后活力、流畅体验更佳,但之前、期间焦虑、抑郁感受也更强;健康动机水平低,则锻炼之前愉悦体验以及期间活力、流畅体验更佳,但之后焦虑感受也更强。外貌动机水平高,锻炼之前活力体验和期间活力、流畅体验以及之后流畅、愉悦体验更佳,但之前焦虑、抑郁感受和期间抑郁、疲劳感受以及之后疲劳感受也更强;外貌动机水平低,则锻炼之前、期间愉悦体验更佳,但期间焦虑感受、之后抑郁感受也更强。乐趣动机水平高,锻炼前后、期间焦虑感受以及之前抑郁感受更强;乐趣动机水平低,则锻炼之前愉悦体验、期间活力体验更佳,但期间疲劳感受也更强。能力动机水平高,锻炼之前活力体验、期间愉悦体验更佳;能力动机水平低则锻炼期间活力体验更佳,但之前、期间焦虑、抑郁、疲劳感受以及之后抑郁感受也更强。社交动机水平高,锻炼之前活力体验、之后愉悦体验更佳,但之前焦虑感受、期间抑郁感受也更强;社交动机水平低则锻炼期间愉悦、活力体验更佳,但焦虑感受也更强。结论:不同锻炼动机水平对身体锻炼前后、期间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消极情绪感受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各种情绪状态受到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2019年10期 v.38 864-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房国梁;赵杰修;张漓;李良;李鹏飞;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APP/PS1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为阐明有氧运动防治阿尔茨海默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40只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T-SE,n=10)、运动组(T-EX,n=10)、GNE-317处理安静组(T-SEG,n=10)和GNE-317处理运动组(T-EXG,n=10)。T-EX和T-EXG组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训练,T-SEG和TEXG组小鼠给予GNE-317处理8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48小时,分离所有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通过TUNE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2相关促凋亡蛋白(Bad)、Bcl-2相关X蛋白(Bax)、剪切形式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Caspase-7、Caspase-9、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蛋白含量及磷酸化水平。结果:(1)8周跑台训练后,T-EX组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PI3K p110和p85亚基的蛋白含量及Akt Thr308和Ser47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均高于T-SE组(P<0.01);T-EX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低于T-SE组(P<0.05);T-EX组抗凋亡因子Bcl-2的含量高于T-SE组(P<0.05),而促凋亡因子Bad、Bax、Cytochrome C、Caspase-9、Caspase-7和Cleaved Caspase-3的含量均低于T-SE组(P<0.05)。(2)经GNE-317处理后,TSEG和T-EXG组Akt Thr308和Ser47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低于T-SE和T-EX组(P<0.05);T-SEG和T-EXG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分别高于T-SE和T-EX组(P<0.05);T-SEG和T-EXG组抗凋亡因子Bcl-2的含量分别低于T-SE和T-EX组(P<0.05),而促凋亡因子Bad、Bax、Cytochrome C、Caspase-9、Caspase-7和Cleaved Caspase-3的含量分别高于T-SE和T-EX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通过激活APP/PS1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提高了抗凋亡因子Bcl-2的含量,同时降低促凋亡因子Bad、Bax、Cytochrome C、Caspase-9、Caspase-7和Cleaved Caspase-3的含量,从而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2019年10期 v.38 874-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徐帅;李世昌;陈祥和;
目的:探讨运动对雄性生长期小鼠骨内分泌FGF23——Klotho/FGFR1轴及相关因子表达影响,从骨骼调控角度为运动改善肾脏功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28只清洁级5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跳跃组(J组)、游泳组(S组)和下坡跑组(R组),每组7只,进行50 min/天、6天/周、共8周运动训练,运动强度在65%~70%VO2max。运动结束后,检测小鼠体重、单侧股骨湿重和胫腓骨湿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中FGF23、肾脏中Klotho和FGFR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肾脏中NPT2a、NPT2c、Cyp24α1和Cyp27b1 mRNA表达;磷钼酸法检测血磷水平;酶联免疫血清检测1,25(OH)2D3水平。结果:(1)游泳组体重低于对照组和下坡跑组(P<0.05);跳跃组和下坡跑组股骨湿重高于对照组(P<0.05);跳跃组和下坡跑组股骨湿重高于游泳组(P<0.01);跳跃组和下坡跑组股骨湿重/体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跳跃组、游泳组和下坡跑组骨组织FGF2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下坡跑组肾脏FGFR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3)下坡跑组NPT2a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跳跃组和下坡跑组Cyp24α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下坡跑组Cyp24α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游泳组(P<0.01);下坡跑组Cyp27b1 m 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游泳组和下坡跑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跳跃组、游泳组和下坡跑组血清1,25(OH)2D3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下坡跑运动显著提高骨骼中FGF23水平,并通过FGF23--Klotho/FGFR1轴,降低NPT2a和NPT2c表达,降低血磷水平;提高Cyp24α1表达,降低Cyp27b1表达,降低1,25(OH)2D3水平,其作用效果优于跳跃运动和游泳运动。
2019年10期 v.38 882-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刘秀珍;曹春梅;张冰;刘静民;
目的:研究冷却治疗对劳力性热射病(EHS)大鼠血液浓缩程度及水通道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肾脏水通道蛋白基因转录中AQP2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在机体水代谢稳态中的作用。方法:将5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常温对照组(C组,n=8)、高温运动即刻组(E组,n=9)、高温运动休息1组(ER1组,n=9)、高温运动冷浸1组(EC1组,n=8)、高温运动休息2组(ER2组,n=9)和高温运动冷浸2组(EC2组,n=8)。参加高温运动的大鼠在36℃高温、75%高湿环境中运动至力竭,依据热射病经典模型测量直肠温度作为核心温度,当直肠温度上升到约42℃时,建立EHS大鼠模型。采用19℃冷水浸泡5 min作为EHS大鼠冷却治疗方法。C组不进行任何处理,E组仅参加高温运动。高温运动后,ER1组常温休息5min;EC1组冷浸5 min,ER2组常温休息5 min+60 min;EC2组冷浸5 min,常温休息60 min。麻醉取血、取肾脏,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试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Real Time-PCR法检测肾脏AQ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AQP2蛋白表达。结果:(1)高温运动至力竭后,各组大鼠核心温度较运动前显著性升高(P<0.01,P<0.05)。E组与C组相比,Hct升高(P<0.05),而Hb无明显变化;调节水代谢的AQP2 mRNA表达以及AQP2蛋白表达上调(P<0.01)。(2)冷浸后,EC1组与ER1组相比,大鼠核心温度下降(P<0.01);AQP2 mRNA表达下调(P<0.01)。EC2组与ER2组相比,大鼠核心温度下降(P<0.01);AQP2 mRNA表达下调(P<0.05)。EC1组与E组相比,AQP2 m RNA表达和AQP2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P<0.05)。EC2组与E组相比,Hct和Hb下降不明显;AQP2 mRNA表达和AQP2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P<0.05)。结论:冷浸可以有效降低热射病大鼠机体核心温度;冷浸诱导水通道蛋白AQP2mRNA表达及AQP2蛋白表达显著性下调,导致水通道蛋白在肾脏的合成减弱;冷浸对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没有明显影响。
2019年10期 v.38 890-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杨金娟;陈俊飞;支子;严翊;
肌腱是一种机械敏感组织,通过细胞通路和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不同大小、方向、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机械负荷作出反应。力学生物学信号是肌腱发育、成熟、退行性变和损伤后修复的关键因素。异常负荷导致肌腱损伤,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了解肌腱发育、稳态和修复过程中涉及的力学生物学知识对于运动性肌腱损伤的病理机制研究、肌腱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归纳了肌腱的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指出机械负荷与肌腱发育、稳态维持、损伤修复和退行性改变的关系,概述了肌腱细胞和肌腱干细胞对力学信号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性肌腱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探讨,为肌腱损伤的治疗提供科学基础。
2019年10期 v.38 901-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朱欢;高炳宏;
研究认为:微血管反应性与耐力性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可作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的无创性指标,但在高原训练阶段相关研究的结论尚不明确,这与高原上特殊的缺氧、干燥自然环境、海拔高度以及运动负荷等对运动员微血管反应性的复杂影响有关;微血管反应性应用于运动负荷、专项能力变化的评定可能是评价训练科学性和效果的新手段,但相关研究存在项目单一、特殊训练手段下研究结果不明确等问题,尤其高原训练阶段,研究人员需要从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手段和阶段等方面对微血管反应性在耐力性运动员中的应用进行定量研究。
2019年10期 v.38 907-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罗维;艾磊;李显;王博发;周越;
巨噬细胞极化和骨骼肌质量下降在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广受关注,而运动训练通过影响骨骼肌炎症水平和骨骼肌肌纤维重塑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Tribbles同源蛋白3(TRIB3)与炎症、胰岛素抵抗及运动训练关系密切,且各种研究结果不一,存在争议。本文就TRIB3与巨噬细胞极化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TRIB3在运动训练中的适应性变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等慢性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2019年10期 v.38 915-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